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江淮官话黄孝片武穴方言的去声三分成因探讨
姜迎春
一、引言
武穴市原名广济县,于1987年改县为市。武穴市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湖北省东部。现今全市行政区划为4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分别为武穴街道办事处、刊江街道办事处、田家镇街道办事处、万丈湖街道办事处、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大金镇、四望镇、石佛寺镇、大法寺镇、龙坪镇,共有23个委员会,315个村委会。《广济县志》(1994)指出武穴境内有东边腔和西边腔两种口音,并且根据语音特点将广济方言分为“东边音区”和“西边音区”,两个音区的各自范围如下:(1)东边音区包括余川、花桥、龙坪、石佛寺;(2)西边音区包括梅川、四望、大金、武穴街道办事处、刊江街道办事处、田家镇街道办事处、万丈湖街道办。《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将武穴方言划归为江淮官话黄孝片,《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对武穴方言做了调查,具体方言点是西边音区武穴镇(今武穴市主城区),认为武穴方言的调类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并说明全浊入声大部分并入阳去;刘博平(刘赜)在《广济方言之调类与调值》(1958)一文中专门考察了广济方言的调类与调值。刘博平的调查点为家乡大金镇,确定广济方音为9个调类,共7个调值,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同阳去)、阴去一、阴去二、阳去、入声、阳入(同阳去);詹伯慧在《广济方音与北京语音的比较》(1959)一文中列出了广济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调查点为大金镇,确定广济方言的声调系统为7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上去、中去、下去、入声7个声调。卢源斌等编著的《广济方言志》(1985)所调查的方言点主要是梅川镇、武穴镇,副点是余川区(今余川镇),确定了广济方言的声调系统,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6个声调。《广济县志》(1994)在卷二十七中介绍了武穴市的方言,调查点主要是梅川镇、武穴镇,副点是余川区,因编者也是《广济方言志》的编者,故县志和方言志所记录的声调系统除入声有出入外,二者的声韵调系统几乎一致。《广济县志》确定的声调系统为6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汪化云在《鄂东方言研究》(2004)一书中,确定武穴话声调系统为6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陈姗姗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话语音研究》(2012)一文中,主要调查了东边音区的花桥话,确定花桥话声调系统为6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现将前人对武穴方言的声调归并分类列表如下:表1:武穴方言声调归并分类表
从表1可知,前人对武穴方言的调查点既包括东边音区的花桥镇、余川镇,也有西边音区的武穴镇(今武穴主城区)、梅川镇和大金镇。武穴方言的声调系统中,6个声调最为常见,一般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但在大金镇方言的调查中两位学者出现了3个去声,刘赜称之为阴去一、阴去二和阳去,詹伯慧称之为上去、中去和下去。两人所描写的调值完全相同,詹伯慧在《广济方音与北京语音的比较》(1959)一文中就指出,“更特殊的是去声在广济话中竟多至三个,这就不但在‘西南官话’这一系统中不可多见,就是从整个北方话系统来说,甚至整个汉语来说,也都是罕见的”。笔者家乡为武穴市大金镇,语感中也确实存在三个去声,现凭借实验语音学手段来验证武穴方言是否存在三个去声。
二、关于武穴方言声调的基于实验语音学的声学数据及分析
发音人一共10人,分别为大金镇的老男2名、中男、中女各1名,青女1名,武穴城区发音人1名,梅川镇1人、四望镇1人、花桥镇1名、余川镇1名。大金镇虽然是西边音区,但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边音区和西边音区的交界地带,东西音区的差异都会在大金话的声调系统中有所体现,且前人在大金话语音调查中已发现3个去声,故本实验大金镇的数据样本要多于其他乡镇,另属于西边音区的武穴城区、梅川镇、四望镇以及属于东边音区的花桥镇、余川镇的发音人的语音数据均用来比较。2.1实验方法及过程2.1.1本研究按照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录制单字音材料,除去不常用的单字,共采用3081个有效单字调,其中古平声字1416 个(全清平539 个、次清平171个、次浊平324 个,全浊平382 个),古上声字 691个(全清上 296个、次清上95个、次浊上 163个,全浊上137个),古去声字 390个(全清去 98个、次清去 99个、次浊去 96个,全浊去 97个),古入声字 584个(全清入231个、次清入 85个、次浊入131个,全浊入137个)。2.1.2依据汉字的古调类型 (包括平、上、去、入四种类型)和古声母清浊类型 (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种类型),采用Praat软件及相关脚本程序来提取音高和时长等语音数据。2.1.3统计分析各类汉字的音高均值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制作相应的音高曲线图。2.2 实验结果表2:武穴大金话声调图-老男1
表3:武穴大金话声调图-老男2
表4:武穴大金话声调图-中男
表5:武穴大金话声调-中女
表6:武穴大金话声调图-青女
表7:武穴城区话声调图-青女
表8:武穴梅川话声调图-老女
表9:武穴四望话声调图-老男
表10:武穴花桥话声调图-老男
表11:武穴余川话声调图-老女
根据以上声调数据,暂拟定以上方言点的声调调类和调值如下表:
表12:武穴各方言点的声调调类和调值
通过以上声调图可知,不管是武穴西边音区,包括大金镇、武穴城区、梅川镇和四望镇还是东边音区,包括花桥镇和余川镇,都有阴去和阳去,且都有入声,但是只有西边音区,包括大金镇、武穴城区、梅川镇和四望镇等方言中都存在三个去声,其中阴去两分,阴去一调值为中升调35调,阴去二调值为低降升调,调值折中为213/324调,这和刘博平及詹伯慧观点一致。不同的是,今西边音区方言中入声和阴去二的读音完全相同,那在调类归并上,是将阴去二归为入声还是将入声归为阴去二,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三、关于阴去二和入声的归并问题
在武穴大金镇方言中,阴去两分,一个为中升调(35),一个为曲折调(213),这在詹伯慧(1959)描述中就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其他地区方言中也总是或多或少的出现今调值与古调类的错配问题,如赣语阳新城关方言中一小部分古去声字今读如入声调类(今读45调),这一小部分字数量很少,调类归并时几乎不考虑,且阳新城关方言古去声字绝大部分读如阴平调类,在调类归并时我们说阳新城关方言古去声调今读为阴平调(今读33调)。在武穴方言中的阴去两分不是指个别字的阴去两分,而是阴去两分的阴去字各占古阴去调类的半壁江山。现从两方面来探讨武穴方言中古阴去二和入声的归并问题。3.1古去入声的清浊分化声调图现将武穴大金镇话古去入声声调按古声母清浊类型(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分化制作声调图,见表13/14。 表13:古去声清浊分化图
表14:古入声清浊分化图
从表13可知,古去声调类中全清去和次清去都分化为两类,其中全清去一和次清去一归为一类,读为35调,全清去二和次清去二归为另一类,读为213调,全浊去和次浊去为一类,读为31调;从表14可知,古入声调类分化为两大类,全清入、次清入和次浊入为一类,读为213调,全浊入为一类,读为31调。综上可知,古入声调内部相当团结统一,而古去声调内部反而出现全清去和次清去的分化,并且全清去二和次清去二的分化调值和全清入、次清入和次浊入相同。如果语言内部某系统成分统一性很强,那么它产生分化并产生裂变的概率就很小,由此可推断,全清入、次清入和次浊入读为213调应该是自身保留的调值,而全清去二和次清去二读如213调应该是分化为入声后的调值。3.2古去入声的今调类分化百分比现将武穴大金方言古去入声调按照古声母清浊类型(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制作古去入声今调类分化百分比图,见表15/16。古去声字390个(全清去 98个、次清去 99个、次浊去 96个,全浊去 97个),古入声字584个(全清入231个、次清入 85个、次浊入131个,全浊入137个)。 表15:武穴大金方言古去声今调类分化百分比
表16:武穴大金方言古入声今调类分化百分比
从表15数据可知,全清去和次清去确实分化为两类,一部分为高升35调,一部分和入声读音相同,为213调。由表16数据可知,全清入读213调占比84.8%,读高升调35调只占5.2%;次清入读213调的占比73%,读高升调35调只占比15.3%;次浊入读213调占比达87.9%,读35调只占比0.7%;全浊入读213调占比40.1%,读31调占比40.9%。从表15可知,古入声调在分化过程中内部比较统一,尤其是全清入、次清入和次浊入,读曲折调213调的占比分别为84.8%、73%、87.9%。由此可知,在武穴方言声调体系中,古入声调类内部统一性很强,入声调产生分化并裂变的概率很小,因此,全清入、次清入和次浊入读为213调应该是自身保留的调值。反之 ,全清去读原调35调占比41.8%,读213调占比46.9%;次清去读原调35调占比40.5%,读213调占比52.5%,次浊去和全浊去主要读阳去31调,分别占比90.7%和84.5%,可见古阴去调内部分化显著,全清去和次清去读原调35调占比都不到50%,而读如213调占比分别高达46.4%和52.5%。关于武穴方言阴去二和入声的归并问题,到底是将阴去二归并到入声,还是将入声归并到阴去二,结论是清晰可见的。综上可知,可断定入声调类还保留,武穴西边音区方言不是阴去调影响入声调,而是入声调影响阴去调,使阴去调产生分化,一部分读古阴去调35调,一部分受到入声调影响读213调。故最终确定武穴西边音区(包括大金方言)的调类和调值应如下: 阴平332 阳平41 上声33 阴去35 阳去 31 入声213四、讨论阴去读如入声的原因那么,阴去调为何会混入入声,读同入声调,而不是如周边官话方言,入声进一步虚化,派到阳平(武汉方言)、阳去(一部分黄州方言)等。这种现象可以从武穴方言的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中考察。武穴方言的两字组变调,仅限于入声调与其他调类连读时发生变调,且前字变调后字不变。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中,入声调都会变读为阴去调35调,因为入声调213调为曲折调,曲折调在连读中容易发生变化,这在其他方言中都很常见。现将武穴大金镇方言的阴去一、阴去二和入声与其他调类两字组的拼合情况作图如下,见表17组图:组图1:阴去一+其他调类
组图2:阴去二+其他调类
组图3:入声+其他调类
从表17可知,武穴大金镇方言的入声与其他调类相拼合,其213调会变成高升调35调,而阴去调35调与其他调类相拼,没有发生变调现象,也读为35调。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两字组词语反复使用,使用频率很高,可能会将两字组中的单字读音固定下来,成为单字调新的读音。武穴西边音区的阴去二读音很可能就是由于入声213调与其他调类拼合变读为35调, 阴去调与其他调类拼合也读原调35调,两字组词语的读音可能以变调词语的读音形式固定下来,如:魄力、覆盖、触摸等,“魄力、覆盖、触摸”三组词语前字为入声调,应读为213调,但是实际读音读为阴去一35调;同时还有一些词语的读音未固定下来,前字35调还原但出现分化,一部分前字读35调的原阴去调还原为原阴去35调,如:四寸、半票、细小、汽车、戏台、斗争等,但有一部分前字读35调的阴去调还原成入声调213调,如:跳板、政府、痛苦、放手、教师、菜单、信封等,故造成今阴去两分,阴去一读35调,阴去二读213调,且各占半壁江山,形成现今古全清去、次清去读如阴去35调各占比46.9%、52.5%,古全清去、次清去读如入声213调各占比42.3%、40.5%的局面。这一过程可用表18表示:(原载《南方语言学》第17辑)
(姜迎春,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暨南大学文学院)
往期推荐
特稿 | 甘于恩、陈敏华:论广东粤方言的声调格局(上)
特稿 | 侯兴泉、吴南开:粤方言字词规范研究概况
学术探论 | 张盛开:童谣的语言与地域特征(上)
本期编辑 | 马文洪
本期审读 | 李硕
图片| 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